對話大師2 | 中國資深公共關系專家董關鵬在蘇城外開講啦!
秋風漸起,層林漸染,
正當對話大師,聆聽教育最強音之時。
在當今的全媒體時代,
人人都是信息生產者,
信息傳播者,信息消費者。

在傳媒生態發生重大變化的背景下,學校等教育機構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可能曝光在媒體的監督之下,對輿情背后的公眾訴求的關注和回應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命題。
10月18日,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政府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董關鵬做客蘇城外國語學校,為學校教育工作者、管理者帶來了一堂《媒介素養與輿論引導實務》的專題講座。蘇州市相城區各級政府領導、媒體朋友,集團成員校的各級宣傳工作者匯聚一堂,一起對話大師,走進全媒時代!


▲ 蘇城外總校長陳杰、副校長原繼明、校長助理楊家潔、校長助理方周迎與董關鵬教授合影留念

對 話 大 師

5G時代全媒體時代,
“如何面對媒體與公眾?”
“我們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
“輿論形成前的黃金24小時,
我們要做什么?怎么做?”
……
這些疑問,
都能在董關鵬教授的講座中找尋答案。
董關鵬教授結合自己多年從事新聞傳播工作的豐富經歷,全面介紹了5G全媒體時代媒體發展的特點,深入分析了全媒體時代的輿情特征和引導策略,并根據教育系統的特點和學校實際發生過的輿情案例,有針對性的闡述了教育工作者提升媒介素養教育的重要性、路徑和方法,為提高學校在全媒體時代的輿情引導能力提供具體的對策建議,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董關鵬教授介紹,學校品牌傳播之內容有5要素,即人、課程、體驗、文化與精神、故事。教育工作者不僅需要做好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還需要具備應對校園突發事件的能力,這其中包括采集力、判斷力、發布力、親和力、公信力、技術驅動力6項重要能力。

面對校園突發事件的“碎片化”發酵,學校老師第一時間該如何應對?董關鵬以日前在網絡上發酵的成都某中學事件為案例,強調突發事件發生后輿論引導的重要性。“第一時間應該做的不是刪除內容,而是要用高質量且大數量的事實來傳播真相,需要搶先發布時間軸、及時搭建邏輯塔、適時提供證據鏈。”
他強調,后疫情時代,學校傳播與輿論引導工作既要做好也要講好,公開透明是剛性制度,及時回應成日常習慣,注重細節是基本要求,智慧溝通需全面覆蓋。
董教授建議,學校在處理突發事件時,可以實行寫工作小時日志、做工作臺賬的方法,精準記錄工作,注重及時與涉事師生等多方溝通,更多地了解真實情況,及時將事件公開透明、回應社會關切。

領略蘇城外校園風采
SCFLS

當天講座開講前,董關鵬教授在陳杰校長的帶領下參觀了蘇城外幼兒園、小學、中學校區的功能場館以及校園風景。蘇城外豐富多樣的核心素養課程體系獲董關鵬教授點贊。

▲厚積言有物,勤練筆生花。這是董關鵬教授與蘇城外師生們共勉之語。
全媒體時代的媒介融合與輿論引導,正能量是總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新故相推,日生不滯。“新”是媒體的基因,也是傳播的力量所在。把握時代大勢,守正創新,愿我們都能做好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

本學期,
數位大咖將陸續走進蘇城外,
帶領大家深入了解
教育領域最前沿的理念和思想,
為大家打開看世界的窗口,
探索未來教育的發展方向。
他們將為大家指點迷津、答疑解憂,
為蘇城外第一個5年規劃的收官之年,
也是學校深化轉型,
聚焦內涵發展的關鍵之年
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星光奔赴,揚帆起航,
蘇城外“對話大師”系列講座,
敬請期待!


撰稿:品宣辦
攝像:品宣辦
編輯、排版、審核:校長辦公室 品宣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