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全學科教研為落實“雙減”賦能!蘇城外小學部迎來相城區教育局教研室調研活動
都說教育是一個靈魂影響另一個靈魂
只有內心充盈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內心充盈的學生
所以,在豐富教師自身這條路上
蘇城外從未有過一絲懈怠
自9月下旬開始,蘇城外就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如專家講座、教研培訓、同課異構等,“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全方位多途徑助力教師成長,促進學校內涵發展。

為進一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落實“雙減”理念,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果。11月23日,蘇州市相城區教師發展中心各學科教研員蒞臨蘇城外國語學校,深入開展課堂教學調研活動,為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進行了全方位的指導。本次調研活動由學科教師授課、教研組聽課和專家組評課三個環節組成。

在小學部調研活動中,語文、數學、英語、藝術、體育、道法、科學、綜合實踐等多門學科的教研員深入我校教學第一線,走進原生態課堂。各學科教師精心準備,用專業知識和獨特的教學風格,為我們帶來了一節節生動精彩的課堂。
心中有理念,眼中有學生
今天,讓我們一睹
蘇城外小學部的教學風采

徐慧老師所開設的《美麗的小興安嶺》,注重緊貼文本語言,品詞析句,帶領孩子們有重點地品讀散文化的語言。凸顯學科特點,注重隨文積累以及語言文字的實踐與運用。圍繞“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色誘人”,帶領學生領略了小興安嶺四季風光。并通過花樣的朗讀形式,讓學生讀出感情,讀出語言文字的美,達到朗讀成誦的效果。

曹溪老師開設的《難忘的潑水節》一課,結合二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設計三個活動,讓學生體會潑水節明艷的色彩、歡樂的聲音、宏大的場面以及濃濃的深情。由字到詞,由詞到句、到段,再到篇,逐層滲透,深入文本,讓課堂充滿生趣。

尹凱利老師開設的《“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課,以兩種評價:“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為線索,以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為重點,開展設計教學。她創設了生活化的語文學習情境,引導學生調動生活經驗來理解文本,切實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


張文倩老師開設的《解決問題的策略》一課,以“換幣”為教學情境,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讓孩子親歷“換幣”過程,在充分理解假設和調整策略的基礎上,根據操作過程抽象出算式,匹配學生思維的可視性和可操作性。教學過程中處處體現回顧反思對數學學習的重要性,最后引入《孫子算經》,用該策略解決“雞兔同籠”問題,深化模型的基礎加強數學文化的滲透。

孫紅梅老師所開設的《認識11~20各數》,注重操作活動在認數中的作用,引領學生由具體到抽象,逐步認識11~20各數。讓學生充分經歷數小棒表示數的操作活動,突出把“十”作為一個計數單位,使學生從不同角度直觀地了解11~20各數都是一個十和幾個一(或兩個十)組成的,從而形成良好的數感。



孫云娟老師開設的譯林五上的課程《Project 1 Animal school 》,在以電影瘋狂動物城的背景主題下開展。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當中巧妙結合了前四個單元的重點,并在此基礎上有的放矢的讓學生進行不同程度的拓展。通過不同環節的設置,全面考慮到學生的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學生全方面得到了鍛煉和提升。

夏冉老師開設的譯林三上《Unit8 Happy New Year !》 第二課時,匹配繪本來自外研社麗聲英語第三級A box for me。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當中是以教具禮物盒貫穿整個教學活動。課堂中還拓展了更多關于中國春節的傳統習俗:吃餃子,收紅包,貼福字……引發學生的身份認同,讓學生熱愛中國文化,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吳奇杰老師所開設的《小籃球—行進間直線運球》一課,學習的行進間直線運球,是籃球運球技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籃球原地運球基礎上的進一步學習,不僅能夠對學生今后學習行進間投籃以及其他籃球技術打下良好的基礎,而且還能夠提高學生參與籃球比賽的能力,從而真正激發學生對籃球的興趣。

駱旭東老師所開設的《迎面接力跑》一課,精選了部分發展跑的能力的接力跑、合作跑和障礙跑的游戲活動。教材內容多樣化、趣味化,旨在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去克服困難。




沈婕老師所開設的人民美術出版社二年級上《茂密的花》一課,通過欣賞自然中和藝術作品中茂密的花叢,發現花的大小、高矮、疏密、前后的豐富變化,引導學生運用前后遮擋關系來處理畫面,感受遮擋關系給畫面帶來豐富的層次和生動美感,并對自己創作的作品和他人的作品進行評價,鍛煉學生的造型能力、賞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孟根娜爾斯老師開設的《親愛的回聲》一課中帶領學生欣賞《翠谷雙回聲》合唱曲,從而引出主題一一回聲,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并在學生對回聲這一現象的討論中,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興趣。緊接著的回聲練聲曲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另一方面讓學生更好地體驗回聲的特點,


李嚴婧老師所開設的《安全記心上之平安出行》一課,圍繞行人安全,乘客安全,司機安全三個話題,引導學生在事例中反思問題,利用課堂話劇、課堂游戲等方式讓學生學會在出行中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

| 相城區教師發展中心政治教研員曹麗萍主任(右)

余凱老師的科學課以《空氣能占據空間嗎?》主題課程內容:空氣是否也和其他物質一樣,占據空間呢?這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存在一些爭議。本節課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設計三個探究實驗:壓杯入水、扎孔觀察、打氣觀察,讓學生認同空氣和其他物質一樣,能占據空間。

李蕊老師所開設的《故宮小達人》一課,請學生擔任小導游,介紹故宮三大殿,掌握故宮主要宮殿的匾額知識,初步感知匾額的書法風格,了解背后的歷史知識,并動筆進行臨摹,感受帝王的書法造詣。

顧雪老師所開設的《明清時期的三場情景劇展現》一課,以故宮為載體,結合過往孩子所學的三大板塊內容(鄭和下西洋;中西歷法之爭;“藍色洋蔥”),提煉重要的歷史情節凸顯中西文化的交融,涵蓋歷史,藝術,地理等多多學科知識,與學生共創劇本,進行情景再現。


探尋教育“道”與“術”,
創新課堂“博”與“融”。
教育科研
是一所學校深度發展的必由之路
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載體
是探尋科學教育教學方式的指南針
是呈現優質課堂的重要法寶
相信在日復一日的教研打磨中
蘇城外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步伐將更加堅實
蘇城外的課堂將更有智慧的力量


供稿:小學部
攝像:品宣辦
編輯、排版、審核:校長辦公室 品宣辦